拉菲平台手机网页注册登录
联系我们
> 拉菲平台手机网页注册登录 > 拉菲平台手机网页注册登录
闻中:当时的欧洲人简直视泰戈尔如神灵
2024-02-17 10:22  点击数:

  我应该属于后知后觉,看朋友圈才知道今天(2月14日)是一个较特殊的日子,于是,我也想起了前些年一位颇有成就的中学语文老师与我聊起来的一些很久很久的往事。当年,我给一些孩子们讲述“文学与生命”的课程玻璃刀,里面涉及到一些教中学生如何理解爱的内容。

  当然,我们多少有过阅历的人都知道,人间之爱都是充满瑕疵的,而且这是宿命性的瑕疵,几乎无望,除非获得了一份明亮的启示。即若非将之当成人生成长之课程,学会爱,学会省思,学会实现自家秉有的更高之人性,然后,与神性接通。诚如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在《吉檀迦利》里面写的那些蕴意丰盛的爱之歌一样,就能够抵御一切的瑕疵,甚至一切的人生苦难。

  而今年正好是泰戈尔访华一百周年。1924年的春天,诗人泰戈尔,这位和平的使者、爱的人格化代表,他来中国试图重新缔结中印的文化与精神联络。所以,他是值得我们在这个情爱匮乏、情爱苍白与无比寥落的世道上,能够重新学习爱的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

  1924年,访问中国的泰戈尔(右三)与林徽因(右二)、徐志摩(一)等合影

  朋友你好!谢谢你对我的这份信任,还谈起了当年的一些事情,谈起我对你们中学的小友们所开设的那些很不成熟的文学与生命的课程。你让我重新记起,回味着一些美好的记忆片段,如今思来,还是很有价值,很值得。那样一种人生的回望,往往需要一些机缘,所以,谢谢你的提起,它们也确实是很美好的。

  不过,我个人毕竟还是很惭愧,我未必会有什么好的建议。你所提到的这个小朋友的思考与阅读,其实是很不错的。我们看他所写的话语,就知道他后来真的很努力,读过了很多的书。但问题是——他阅读的书籍范围,目前仅仅局限在文学的世界里面,这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触及哲学,触及艺术与宗教,即没有触及精神更高的那些灵性维度,那还是会有人生之疲倦,会走不出来一些困局的。

  因为,一般说来,文学是从文字修辞术的世界与人间的情感经验上来展开叙事与讲述,这解决不了他们遇到的生命困局与迷惑的。因为,情感本身就是一剂迷幻剂,是最难开解的谜底。人类如果像普通生物那样存在,就确实没有这些挑战与烦恼,那多好啊,但是,就是有,就会发生,只要你不是木石之质。而人们一旦有了情感,就一定会有很深的执着生起来,有深爱,就一定会有深深的痛苦,甚至绝望。

  所以,就人类情感这一层次来讲,我们还必须有一些较深入的了解。它简直像淤泥一样隐藏在人的意识领域,有时候还很黝黑,就像一个黑色的深渊。但是,有时候,它又像是高天之上打下来的生命之光;也有时候,爱的情感就是一座非常坚实的桥,让我们通向一个新天地与新世界。

  当然,这就跟我们爱的对象有极大的关系,无论是平辈,同伴,家人、父母,还有爱人与情人,这些都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经验。因情感所至的对象们是不一样的,而这种不一样,令你要么无边欢喜,要么无聊乏味,要么深重起来下了一次地狱,要么飞扬起来,直进天堂。

  我刚才还特别讲到爱作为人世间的一座坚实的桥,甚至是光,从上面打下来,类似于信仰。这就涉及到人们另一种启示性历程。

  人们若只是从人世的方式来解决人世之事,从世情的角度来解决世情的问题,一般来说是不大可靠的。所以,这里需要一些超越性的东西来援手,哲学上也叫形而上学,在宗教那里,也意味着有一个更高的情爱,这些我们不妨都将它叫做:爱的形上学。

  就此一更高的情爱而言,我个人特别推荐这些年青的学子能够读读泰戈尔的诗歌,尤其是他的《吉檀迦利》。原来,我们很多文学爱好者是把它单纯的作为文学来对待,这就弱化了这本杰作的超人间品质。是的,它仍然是谈一种情感银川新闻,在谈一种恋爱。我记得好像曾跟你讲起过,泰戈尔是在跟神谈一场恋爱。

  而一旦真的爱上了神,与神在内心发生了深刻的爱情,获得了那种超越性的厮守之道,那人类的心中就有了一份巨大的平安,——因为神是遍在的,于是就有了空间上的平安;因为神是永恒的,于是就有了时间上的平安清洗机。

  总之,人世间的种种困厄,那些烦恼和苦痛,包括病患与死亡,就因为有了这样一场超越性的爱情,它们的问题就全解决了。在人间,那一切人类的事件,都是情爱的路径,人神之爱,正好坚定了人类之爱。

  在《吉檀迦利》里面,你会发现,这最好的文本,都是人在世俗意义上的磨难,而爱却是一座桥梁,通往上帝。于是,一切都被化敌为友了。这个讲法我个人感觉特别好,特别真挚,也很能够疗愈人性。我们人世间的宿命式的瑕疵,人性中的软弱与执念,人类生活中的情感世界,都得到了一种生命的净化。

  目前,好的《吉檀迦利》译本,你可以让这位学生找冰心先生在五十年代的译本,那是第一流的好文字。唯可稍加挑剔的,那就是淡化了宗教性与神圣性,没有将印度东北的孟加拉区域的奉爱宗传统的氛围表达出来。

  其实,在书中充满了室利·克里希那与他的莲花足安慰人类的心灵之身影。所以,后来我自己有幸,在恒河边上译出一个新版本,首先是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后来,被出版社推荐给台湾,在那里也出了一个版本。寄过来一看,居然发现里面全是手工画。所以,一般我会推荐后者,确实做得非常好,非常漂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朋友慈悲,他理解我的一曲苦心所系,居然同意我给这个诗集附上了七个附录。除叶芝的英译本序言之外,还有纪德所写的法译本,这是一篇绝好的好文章。另外,还有日译本、德译本与葡萄牙语译本,以及泰戈尔在多年之后,回到瑞典的,有一个答诺贝尔文学奖的答谢辞,等等。这些篇幅与内容几乎占了一半多,成了当代书籍中格式别致的另类。但说实话,这些附录是能够帮助人们很深很深地理解并进到泰戈尔的精神世界里面的,也会领会为什么他能够在西方造成这么巨大的冲击波。在德译本的前言里面有说到,当时的欧洲人,简直视泰戈尔如神灵,而泰戈尔俨然也成了他们崭新的救世主。最后,还很可笑地变成了一种城市的时尚——“泰戈尔的面孔,像城市中的广告一样,涂抹在城市的角角落落。”

  这些我们不细讲,泰戈尔的爱是深沉的,就是因为他这个情感的品质,而西方人在宗教里面是最重要的记忆,也已经久违了,在文学里面呢,那更是稀罕。所以,一下子就触动了西方第一流知识分子的心灵,于是一致推荐他为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1913年的秋天,东方的第一块诺奖就这样颁给了泰戈尔。后来,因缘所致,泰戈尔也藉此成功创办了在印度加尔各答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印度国际大学,在伟大的沉寂之乡、和平之乡。

  而今年正好是泰戈尔访华一百周年,这位和平的使者,这位爱的人格化身,是值得我们在情爱匮乏、情爱苍白与寥落的世道,重新学习爱的课程,是有必要的创闻号。

  (本文原题为《闻中 以《吉》答友人论中学生的爱情之药》,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漫漫生死道)

  《吉檀迦利:献歌》(Gitanjali: Song Offerings)出版于1912年,共收诗103首,由泰戈尔从自己多部孟加拉文诗集中选出并译为英文。此诗集所收录诗歌是泰戈尔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亦为泰戈尔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吉檀迦利”是孟加拉语“献歌”的译音,这部抒情诗集是泰戈尔“奉献给神的祭品”。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咏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悲喜,表达了对理想王国的向往、对生命的关怀和思索。语言优美,哲思深刻。经由印度哲学研究者闻中先生的翻译,将泰戈尔诗歌中对生活、理想、生命等方面所要表达的深度以精准的措辞表现了出来,读来深刻优美而不乏生动轻快,是《吉檀迦利》继冰心译本后别样出彩的一个新译本。

  《甘地传》,罗曼·罗兰 “三贤传”之一,充分挖掘甘地的思想和心路历程,及其对人类的特殊贡献,一部地道而纯正的甘地心灵史!

  罗曼·罗兰为自己心心相印的异国友人甘地所著的传记,其独特之处在于用词典雅,摄义深广。更为罕见的是,传记作者罗曼·罗兰与传主甘地都是时代激流中涌现出来的具备类似品质的一世之雄杰,作者对传主的理解与支持尽在书中,这是其他的甘地传所没有的。

  1869年10月2日,甘地诞生于印度一个殷实的家庭。他出生时,印度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早已丧失了它的辉煌与尊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是甘地一生奋斗的重要背景。为了印度的独立,他先后在南非、印度教导民众,以其特有的“消极”方式与英国人的枪、刺刀和铁棒抗争。为传播并实践他的非暴力思想,甘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一次又一次濒临生命的绝境,最后遭遇暗杀使自己的生命成为绝响……

  《辨喜传》,系罗曼•罗兰众所周知的“巨人传”之外,罕为人知的思想巨著“三贤传”之一。罗曼•罗兰以如椽巨笔,记述和阐释辨喜这位闻名世界的印度近代哲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一生致力于古老智慧的思想轨迹。《辨喜传》注重辩喜的心路历程及其思想碰撞,文字充满诗意和哲学高度,给读者以灵性的启迪。

  辨喜与其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同为印度近代思想之父,他还是把印度思想广泛传播到西方的第一人。本书第一部分讲述辩喜自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去世后开始的道院冥想和云游岁月直至离世的生活;第二部分讲述辨喜的思想;第三部分论述了辨喜思想的影响。附录涉及内省沉思的科学价值,以及西方思想与印度思想的关系等。

  《罗摩克里希纳传》,系罗曼•罗兰众所周知的“巨人传”之外,罕为人知的思想巨著“三贤传”之一,以丰富翔实的资料记述罗摩克里希纳的生平,透过其思想及影响阐释印度的哲学智慧,特别是印度传统的思想和修习,带给读者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全书从不同层面详细讲述了罗摩克里希纳“达到了三亿印度人两千多年来灵性生活的顶峰”的过程。同时,透过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哲学智慧,特别是印度传统的思想和修习。罗曼·罗兰的传记,不注重个人资料的罗列,而着重于人物的心灵发展以及对人类做出的特殊贡献。

  《他山之玉:印度文化导论》讲述的是印度传统文化,包括各种学术经典与思想流派的介绍,是对印度文化与思想的鸟瞰式通览,规模虽小,却描述精当,义理纯正,在印度广受推崇,并一再重版,属于最为畅销的文化导论之一。本书通过对印度的正法的解说,介绍了吠檀多典籍和四大研修系统,为我国读者开启了解印度文化与思想的一道窗口。

  作者斯瓦米·尼伟达南达是印度现代思想的一位先驱,也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同时是杰出的作家、深刻的思想家和雄辩的演说家。他书写了许多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书籍,在当今的印度文化圈内仍然广受欢迎。

  本书系学者闻中主编的“梵澄译丛”之一,《云使之歌》是1500多年前印度古代诗人迦梨陀娑写下的爱情长诗,具有想象奇绝、譬喻绚丽的诗歌意境,是开启印度文化诗意之门之作!迦梨陀娑,印度古典诗人、剧作家,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本书上部收录迦梨陀娑的诗作《云使》112首,下部收录《安陀迦颂》96首。抒情长诗《云使》以爱情为主题,描写因被贬谪而与爱妻分离的夜叉,托一片雨云向爱妻表达思念和爱意忠贞的故事。诗人想象奇绝,譬喻绚丽,正所谓“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全诗情真意切,朴实无华,使人感同身受。《安陀迦颂》是对盲人安陀迦的颂赞之歌。诗人从天地万物、人世的欢乐与虚空等展开一系列描述,赞颂了安陀迦不凡的一生。

  《银盘中的宝石》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克里希那穆提,作为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心灵哲学大师的思想精髓,全方位呈现这位世界级哲人的生平,系走近克里希那穆提及其修行的参考指南。

  本书是一本回忆录,作者克里希纳通过个人回忆畅学电子,描述了他与主人公克里希那穆提在众多会议上的接触,以及对维玛拉·塔卡、阿秋·帕瓦尔当和拉塔·布尼尔等与克里希那穆提关系密切等人的访谈,介绍了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与生平。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由与克氏关系密切之人的采访汇集而成,内容涉及到克氏生活与思想的方方面面,以及对话记录,其中不乏种种精辟且引人深思的探讨。下部分是对克氏教诲的集中阐述,内容涉及自我、真理、关系、行动、教育、快乐等根本性论题。目前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多个国家出版。

  闻中,中印古典思想研习者、中国美院教授、浙江大学哲学博士、浙江省老子研究会副会长、印度辨喜大学访问学者。

  曾孤身一人,漫游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不同的道院,追随印度僧人学习印度哲学。主要著作有:《印度生死书》《行动瑜伽》《吉檀迦利》《从大吉岭到克什米尔》《梵学与道学》等二十多部。

  原标题:《闻中:当时的欧洲人,简直视泰戈尔如神灵,而泰戈尔俨然成了他们崭新的救世主 纯粹纪念》

Copyright 2017 拉菲平台手机网页注册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