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2线路注册
联系我们
> 拉菲2线路注册 > 拉菲2线路注册
山西濒危戏曲剧种“突出重围”
2024-01-27 14:02  点击数:

  曾几何时,戏曲丰盈着百姓的生活,从“宁愿跑得丢了鞋,也不误了晋剧里的嗨嗨嗨”这句老话,可以窥见山西人对戏曲的爱。

  作为“戏曲的摇篮”,山西现存戏曲剧种38个,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有26个属于濒危戏曲剧种。回看20世纪80年代的普查数据,当时山西有56个剧种,现在已缩减近三成,剧种的消亡令人痛心。

  记者了解到,除了晋剧、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四大梆子”整体发展比较稳定,其他主要在山西流布的本土剧种多呈现剧团数量、从业人员、可演剧目、演出活动、流布区域“五少”的局面,如何保护、传承好这些濒危剧种成为当下的新使命、新挑战。

  在偏远农村,“看戏的人越来越少,白天演出时观众还没演员多”。戏曲市场为何持续低迷?

  为了找准症结所在,2021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对锣鼓杂戏、临县道情、应县耍孩儿、高跷竹马戏等26个濒危剧种的传承保护情况和院团生存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

  “目前26个剧种根据濒危程度大致可分为两类,13个剧种有濒危倾向,13个剧种濒危程度较高。”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副处长张维君说,濒危程度较高的如锣鼓杂戏、高跷竹马戏、浮山乐乐腔等,有的仅在县域内甚至仅在几个村庄中活动,且可演剧目太少,基本不能在市场中演出,只能作为展示性演出。

  “我们家表演竹马戏已经传了五代,在村子里不断代传下来的也只有我们一家了。”高跷竹马戏的传承人郭永虎提起传承满是遗憾。

  业内人士分析,“濒危”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剧种流布区域小,导致市场需求不足,艺人流失;有限的艺人相继去世,传承途径单一,传人短缺,剧目和“手艺”失传;、后继无人等现象造成保护传承工作难解的“死结”,社会关注与认可度不高,缺乏文化认同。

  从2016年起,文化和旅游部实施戏曲传承振兴工程。此后,来自山西的锣鼓杂戏《铜雀台》、河东线腔《义女情》、高跷竹马戏《三英战吕布》等濒危剧种剧目得以走出县域,在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等舞台崭露头角。

  与社会上许多“留不住的,或许就是没有生命力的”的声音不同,在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山西近年来频推举措,给濒危剧种剧团和传承人极大的信心。

  2021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率先启动濒危戏曲剧种抢救工程,“十四五”期间将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加强剧目创作、抓好人才培养、改善演出条件、支持院团建设、搭建展示平台和推进惠民演出等方式,全方位抢救濒危剧种。

  据了解,2023年起,省级购买公共演出服务专项经费增至4000万元,定向用于包括濒危剧种在内的省级采购。此外,结合文化和旅游部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山西每年统筹2200万元,按照每场补助5000元的标准,购买全省31个稀有剧种(含26个濒危剧种)的公益性演出服务,通过以演代训,加强演职人员队伍建设,逐步改善院团生存发展状况。

  山西积极推介濒危剧种传承人参加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评定,对多个濒危剧种开展“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累计培训传承人200余人,举办汇报演出10余场。在不断推荐优秀濒危剧种新创作品参加国家级展演活动之余,山西艺术节上也开设了全省稀有(濒危)剧种集中展演和戏曲主题展览活动。

  在剧目创作上,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各传承单位积极复排传统经典剧目,相继推出耍孩儿《千古一塔》、汾孝秧歌《小村新风》、壶关秧歌《清风》、临县道情《大河古镇》、河东道情《一切为了老百姓》、平陆高调《母亲情怀》等新创作品。

  “最令人振奋的是,今年开始设立总规模每年不少于5000万元的山西省艺术基金,支持濒危剧种培养青年人才和打造舞台新作。”张维君说。

  在政府重视和扶持下,濒危戏曲剧种脱离了“生命危险”,有望进入良性循环,迎来新生。在扶持之余,各地、各剧团也积极寻求“自救”措施。

  临县道情研究中心原为成立于1960年的临县道情剧团,20世纪90年代,为了生存发展,剧团不得已走上了业务转型之路,经批准加挂“吕梁民间艺术团”牌子,并逐步转型成一个集歌舞、道情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团体。

  吕梁市文化艺术中心(临县道情研究中心)主任渠全明介绍:“我们在下设的‘山里娃’免费艺术教育中心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通过主学舞蹈、兼学道情的方式促使学员学习临县道情,稳定传承队伍。”同时,剧团还通过尝试将传统剧目与话剧、交响乐队和道情艺术有机结合等创新方式,让道情焕发出新魅力。

  临猗县眉户剧团传承着稀有剧种眉户和濒危剧种锣鼓杂戏。为了让剧团后继有人,剧团每年都与文艺院校走访洽谈,签订合作服务意向,让年轻演职人员来得了、留得住、压担子、给平台,迅速成长。

  临猗县眉户剧团常务副团长秦红洲说,县里创新举措、构建平台,将稀有(濒危)剧种纳入景区演出规划,扩大了演出范围,增加了演出场次。市、县两级搭建景区展演平台,剧团深挖本土传统文化,创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猗顿小戏、县衙廉政情景剧、庙上特色小镇民俗表演等,扩展剧团业务收入。

  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是雁北耍孩儿的保护单位,耍孩儿现代戏《扶贫路上》《金盾》《劝孝》、方言话剧《诺言》等剧目深受老百姓喜爱,频频获奖。

  “只要有排、有演,传承就有望。我们所创作的每部新戏都是为乡村舞台量身打造的,没有大的舞美投入,方便乡村演出,内容都是贴近老百姓身边的事。”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团长杨日茂说,如今,艺术团年均演出200场。艺术团设有观众点戏单,在开演前3个小时,由剧务轮流调研听取观众意见,经综合研判确定演出剧目。

  2018年,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建起310平方米的耍孩儿艺术陈列馆,开馆至今已接待参观者1万人次。

  濒危剧种作为地方戏,凝聚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拥有独特的艺术价值。种种变化令人欣慰,传承之路任重道远。张维君说,接下来,山西将会继续探索保护新路,比如委托艺术院校举办山西省稀有(濒危)剧种人才培养班;举办山西省青年戏曲演员展演,鼓励濒危剧种剧团推出新人;探索各级创作单位“一对一”帮扶濒危剧种剧团、加强剧目生产的新模式等。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Copyright 2017 拉菲平台手机网页注册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